见面时的礼节
介绍 在交际场合结识朋友,可由第三者介绍,也可自我介绍相识。为他人介绍,要先了解双方是否有结识的愿望,不要贸然行事。无论自我介绍或为他人介绍,作法都要自然。例如,正在交谈的人中,有你所熟识的,便可趋前打招呼,这位熟人顺便将你介绍给其他客人。在这些场合亦可主动自我介绍,讲清姓名、身份、单位(国家),对方则会随后自行介绍。为他人介绍时还可说明与自己的关系,便于新结识的人相互了解与信任。介绍具体人时,要有礼貌地以手示意,而不要用手指指点。
介绍也有先后之别,应把身份低、年纪轻的介绍给身份高、年纪大的,把男子介绍给妇女。介绍时,除妇女和年长者外,一般应起立;但在宴会桌上、会谈桌上可不必起立,被介绍者只要微笑点头有所表示即可。
握手 是大多数国家相互见面和离别时的礼节。在交际场合中,握手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一般在相互介绍和会面时握手。遇见朋友先打招呼,然后相互握手,寒暄致意。关系亲近的则边握手边问候,甚至两人双手长时间地握在一起。在一般情况下,握一下即可,不必用力。但年轻者对年长者,身份低者对身份高者则应稍稍欠身,双手握住对方的手,以示尊敬。男子与妇女握手时,往往只握一下妇女的手指部分。
握手也有先后顺序,应由主人、年长者、身份高者、妇女先伸手,客人、年轻者、身份低者见面先问候,待对方伸手再握。多人同时握手致意不要交叉,待别人握完再伸手。男子在握手前应先脱下手套摘下帽子。握手时双目注视对方微笑致意,不要看着第三者握手。
主人主动、热情、适时的握手是很必要的,这样做会增加亲切感。
握手除是见面的一个礼节外,还是一种祝贺、感谢或相互鼓励的表示。如对方取得某些成绩与进步时,对方赠送礼品时以及发放奖品、奖状、发表祝词讲话后等,均可以握手来表示祝贺、感谢、鼓励等。
军人戴军帽与对方握手时,应先行举手礼,然后再握手。
此外,有些国家还有一些传统的见面礼节,如东南亚佛教国家是双手合十致意,日本人是行鞠躬礼,我国旧时传统是抱拳。对这些礼节应有所了解,在一定场合也可使用。
在西方,亲人、熟人之间见面多是拥抱、亲脸、贴面颊等。夫妻之间是拥抱亲吻,父母子女之间是亲脸,亲额头,兄弟姐妹平辈的亲友都是贴面颊。一般在公共场合,关系亲近的妇女之间是亲脸,男子之间是抱肩拥抱,男女之间是贴面颊,晚辈对长辈一般亲额头,男子对尊贵的女宾往往亲一下手背(手指)以示尊敬。在一些欢迎宾客的场合,或祝贺、感谢的隆重场合,在官方或民间的仪式中,也有拥抱的礼节,有时是热情友好的拥抱,有时则纯属礼节性的。这种礼节,一般是两人相对而立,右肩偏下,右手扶在对方左后肩,左手扶在对方右后腰,按各自的方位,两人头部及上身向左相互拥抱,然后头部及上身向右拥抱,再次向左拥抱后,礼毕。
致意 公共场合远距离遇到相识的人,一般是举右手打招呼并点头致意。在西方男子戴礼帽时,还可施脱帽礼,即两人相遇可摘帽点头致意,离别时再戴上帽子。有时与相遇者侧身而过,从礼节上讲,也应回身说声"你好",手将帽子掀一下即可。
与相识者在同一场合多次见面,只点头致意即可。对一面之交的朋友或不相识者在社交场合均可点头或微笑致意。
在外交场合遇见身份高的领导人,应有礼貌地点头致意或表示欢迎,不要主动上前握手问候。只是在领导人主动伸手时,才向前握手问候。如遇到身份高的熟人,一般也不要径直去问候,而是在对方应酬活动告一段落之后,再前去问候致意。
谈话时的礼节
谈话的表情要自然,语气和气亲切,表达得体。说话时可适当做些手势,但动作不要过大,更不要手舞足蹈,不要用手指指人。与人谈话时,不宜与对方离得太远,但也不要离得过近,不要拉拉扯扯,拍拍打打。谈话时不要唾沫四溅。
参加别人谈话要先打招呼,别人在个别谈话,不要凑前旁听。若有事需与某人说话,应待别人说完。有人与自己主动说话,应乐于交谈。第三者参与说话,应以握手、点头或微笑表示欢迎。发现有人欲与自己谈话,可主动询问。谈话中遇有急事需要处理或需要离开,应向谈话对方打招呼,表示歉意。
谈话现场超过三人时,应不时地与在场的所有人攀谈几句。不要只与一、两个人说话,不理会在场的其他人。也不要与个别人只谈两个人知道的事而冷落第三者。如所谈问题不便让旁人知道,则应另找场合。
在交际场合,自己讲话要给别人发表意见的机会,别人说话,也应适时发表个人看法。要善于聆听对方谈话,不轻易打断别人的发言。一般不提与谈话内容无关的问题。如对方谈到一些不便谈论的问题,不对此轻易表态,可转移话题。在相互交谈时,应目光注视对方,以示专心。对方发言时,不左顾右盼、心不在焉,或注视别处,显出不耐烦的样子,也不要老看手表,或做出伸懒腰、玩东西等漫不经心的动作。
谈话的内容一般不要涉及疾病、死亡等不愉快的事情,不谈一些荒诞离奇、耸人听闻、黄色淫秽的事情。一般不询问妇女的年龄、婚否,不径直询问对方履历、工资收入、家庭财产、衣饰价格等私人生活方面的问题。与妇女谈话不说妇女长的胖、身体壮、保养的好等语。对方不愿回答的问题不要追问,不究根问底。对方反感的问题应表示歉意,或立即转移话题。一般谈话不批评长辈、身份高的人员,不议论当事国的内政。不讥笑、讽刺他人。也不要随便议论宗教问题。
男子一般不参与妇女圈内的议论,也不要与妇女无休止地攀谈而引起旁人的反感侧目。与妇女谈话更要谦让、谨慎,不与之开玩笑,争论问题要有节制。
谈话中要使用礼貌语言,如:你好、请、谢谢、对不起、打搅了、再见……好吗?等等。在我国人们相见习惯说"你吃饭了吗?""你到哪里去?"等,有些国家不用这些话,甚至习惯上认为这样说不礼貌。在西方,一般见面时先说"早安"、"晚安"、"你好"、"身体好吗?""最近如何?""一切都顺利吗?""好久不见了,你好吗?""夫人(丈夫)好吗?""孩子们都好吗?""最近休假去了吗?"对新结识的人常问:"你这是第一次来我国吗?""到我国来多久了?""这是你在国外第一次任职吗?""你喜欢这里的气候吗?""你喜欢我们的城市吗?"分别时常说:"很高兴与你相识,希望再有见面的机会。""再见,祝你周末愉快!""晚安,请向朋友们致意。""请代问全家好!"等。
在社交场合,还可谈论涉及天气、新闻、工作、业务等事情。
在社交场合中谈话,一般不过多纠缠,不高声辩论,更不能恶语伤人,出言不逊,即便争吵起来,也不要斥责,不讥讽辱骂,最后还要握手而别。
机场必办手续
中国机场出关手续
1、办理海关申报手续一般旅客应选择红色通道,首先填写“旅客行李申报单”如实申报自己所带的行李物品,然后持个人护照、申报单,经海关检验后,保存自己的“申报单”。
2、办理行李搬运、登机手续
首先接受行李安全检查,再填好托运行李的标签,包括姓名、地址、起终站名。接下来行李过磅。中国航空公司一般允许每一位经济舱全票旅客随机托运30公斤行李,手提随带小件行李(体积小于20×30×50立方厘米)5公斤。行李超重、超件要另收费。行李托运后领取行李牌,每件1张,到目的地后凭行李牌领取行李。
凭机票、护照领取登机牌。凭登机牌通过安全检查关口后方可进入国际旅客候机厅,等候上机。
3、边防检查
持护照、出境卡及随身行李,通过边防官员的安全检查。安全检查包括:物品检查;红外线透视检查随身携带的小件物品;通过安全检查门;磁性探测器检查有无隐藏金属物品;搜身检查。
外国口岸入境手续
在飞机飞抵目的国家的口岸城市机场之前,飞机上的空姐一般会给每位旅客发放目的国家的旅客入境卡及海关申报单,旅客必须如实填报。
抵机场后一般程序:
1、卫生检疫。为了维护各自国家的卫生安全利益,世界各国对入境者一般均要进行入境卫生检疫,按各国不同的要求,以及对来自不同国家,尤其是来自某种疾病流行疫区的人员,口岸卫生检疫官员要进行严格的检查。因此,前往不同国家时,对该国的卫生检疫应事先了解:是否要黄皮书、健康证明、艾滋病阴性证明、预防接种证明等,以免在口岸延误行程。
2、边防检查。旅客将被检查入境卡和护照,核对无误后才会被放行。美国的入境卡又叫1—94表格,边防的移民局官员会在卡上注明入境者在美国被允许停留的时间。
3、海关检查。一般有下面几类:1.免验。即等同我国的绿色通道,指示牌上会写明Nothing To Declare;2.口头申报,海关官员只是口头询问有无需申报的物品,一般不会开箱检查;3.填写海关申报单,申报单一般在下飞机前由空姐发给,填妥后交海关官员,海关官员还会当面询问旅客有无申报,一般也不会开箱检查;
4、有些国家非常严格,要求开箱检查,旅客没有别的选择,只有开箱。
参加宴请的礼节
应邀接到宴会邀请(无论是请柬或邀请信),能否出席要尽早答复对方,以便主人安排。一般来说,对注有R. S. V. P. (请答复)字样的,无论出席与否,均应迅速答复。注有"Regrets only"(不能出席请复)字样的,则不能出席时才回复,但也应及时回复。经口头约妥再发来的请柬,上面一般那注有"To remind"(备忘)字样,只起提醒作用,可不必答复。答复对方,可打电话或复以便函。
在接受邀请之后,不要随意改动。万一遇到不得已的特殊情况不能出席,尤其是主宾,应尽早向主人解释、道歉,甚至亲自登门表示歉意。
应邀出席一项活动之前,要核实宴请的主人,活动举办的时间地点,是否邀请了配偶,以及主人对服装的要求。活动多时尤应注意,以免走错地方,或主人未请配偶却双双出席。
掌握出席时间出席宴请活动,抵达时间迟早,逗留时间长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对主人的尊重。应根据活动的性质和当地的习惯掌握。迟到、早退、逗留时间过短被视为失礼或有意冷落。身份高者可略晚到达,一般客人宜略早到达,主宾退席后再陆续告辞。出席宴会,根据各地习惯,正点或晚一两分钟抵达;在我国则正点或提前二、三分钟或按主人的要求到达。出席酒会,可在请柬上注明的时间内到达。确实有事需提前退席,应向主人说明后悄悄离去。也可事前打招呼,届时离席。
抵达 抵达宴请地点,先到衣帽间脱下大衣和帽子,然后前往主人迎宾处,主动向主人问好。如是节庆活动,应表示祝贺。
赠花参加他国庆祝活动,可以按当地习惯以及两国关系,赠送花束或花篮。参加家庭宴会,可酌情给女主人赠少量鲜花。
入座应邀出席宴请活动,应听从主人安排。如是宴会,进入宴会厅之前,先了解自己的桌次和座位,入座时注意桌上座位卡是否写着自己的名字,不要随意乱坐。如邻座是年长者或妇女,应主动协助他们先坐下。
进餐 入座后,主人招呼,即开始进餐。
取菜时,不要盛得过多。盘中食物吃完后,如不够,可以再取。如由招待员分菜,需增添时,待招待员送上时再取。如果本人不能吃或不爱吃的菜肴,当招待员上菜或主人夹菜时,不要拒绝,可取少量放在盘内,并表示"谢谢,够了。"对不合口味的菜,勿显露出难堪的表情。
吃东西要文雅。闭嘴咀嚼,喝汤不要啜,吃东西不要发出声音。如汤、菜太热,可稍待凉后再吃,切勿用嘴吹。嘴内的鱼刺、骨头不要直接外吐,用餐巾掩嘴,用手(吃中餐可用筷子)取出,或轻轻吐在叉上,放在菜盘内。
吃剩的菜,用过的餐具牙签,都应放在盘内,勿置桌上。
嘴内有食物时,切勿说话。
剔牙时,用手或餐巾遮口
交谈无论是作主人、陪客或宾客,都应与同桌的人交谈,特别是左右邻座。不要只同几个熟人或只同一两人说话。邻座如不相识,可先自我介绍。
祝酒作为主宾参加外国举行的宴请,应了解对方祝酒习惯,即为何人祝酒,何时祝酒等等,以便作必要的准备。碰杯时,主人和主宾先碰,人多可同时举杯示意,不一定碰杯。祝酒时注意不要交叉碰杯。在主人和主宾致辞、祝酒时,应暂停进餐,停止交谈,注意倾听,也不要借此机会抽烟。奏国歌时应肃立。主人和主宾讲完话与贵宾席人员碰杯后,往往到其他各桌敬洒,遇此情况应起立举杯。碰杯时,要目视对方致意。
宴会上相互敬酒表示友好,活跃气愤,但切记喝酒过量。喝酒过量容易失言,甚至失态,因此必须控制在本人酒量的三分之一以内。
宽衣在社交场合,无论天气如何炎热,不能当众解开钮扣脱下衣服。小型便宴,如主人请客人宽衣,男宾可脱下外衣搭在椅背上。
喝茶(或咖啡)喝茶、喝咖啡,如愿加牛奶、白糖,可自取加入杯中,用小茶匙搅拌后,茶匙仍放回小碟内,通常牛奶、白糖均用单独器皿盛放。喝时右手拿杯把,左手端小碟。
水果 吃梨、苹果,不要整个拿着咬,应先用水果刀切成四、六瓣,再用刀去皮、核,然后用手拿着吃,削皮时刀口朝内,从外往里削。香蕉先剥皮,用刀切成小块吃。橙子用刀切成块吃,桔子、荔枝、龙眼等则可剥了皮吃。其余如西瓜、菠萝等,通常都去皮切成块,吃时可用水果刀切成小块用叉取食。
水盂在宴席上,上鸡、龙虾、水果时,有时送上一小水盂(铜盆、瓷碗或水晶玻璃缸),水上飘有玫瑰花瓣或柠檬片,供洗手用(曾有人误为饮料,以致成为笑话)。洗时两手轮流沾湿指头,轻轻涮洗,然后用餐巾或小毛巾擦干。
纪念物品有的主人为每位出席者备有小纪念品或一朵鲜花。宴会结束时,主人招呼客人带上。遇此,可说一两句赞扬这小礼品的话,但不必郑重表示感谢。有时,外国访问者,往往把宴会菜单作为纪念品带走,有时还请同席者在菜单上签名留念。除主人特别示意作为纪念品的东西外,各种招待用品,包括糖果、水果、香烟等,都不要拿走。
致谢有时在出席私人宴请活动之后,往往致以便函或名片表示感谢。
冷餐会、酒会取菜 冷餐、酒会,招待员上菜时,不要枪着去取,待送至本人面前再拿。周围的人未拿到第一份时,自己不要急于去取第二份。勿围在菜桌旁边,取完即退开,以便让别人去取。
餐具的使用中餐的餐具主要是碗、筷,西餐则是刀、叉、盘子。通常宴请外国人吃中餐,亦以中餐西吃为多,既摆碗筷,又设刀叉。刀叉的使用是右手持刀,左手持叉,将食物切成小块,然后用叉送入嘴内。欧洲人使用时不换手,即从切割到送食均以左手持叉。美国人则切割后,把刀放下,右手持叉送食入口。就餐时按刀叉顺序由外往里取用。每道菜吃完后,将刀叉并拢排放盘内,以示吃完。如未吃完,则摆成八字或交叉摆,刀口应向内。吃鸡、龙虾时,经主人示意,可以用手撕开吃,否则可用刀叉把肉割下,切成小块吃。切带骨头或硬壳的肉食,叉子一定要把肉叉牢,刀紧贴叉边下切,以免滑开。切菜时,注意不要用力过猛撞击盘子而发出声音。不容易叉的食品,或不易上叉的食品,可用刀把它轻轻推上叉。除喝汤外,不用匙进食。汤用深盘或小碗盛放,喝时用汤匙由内往外舀起送入嘴,即将喝尽,可将盘向外略托起。吃带有腥味的食品,如鱼、虾、野味等均配有柠檬,可用手将汁挤出滴在食品上,以去腥味。
遇到意外情况 宴会进行中,由于不慎,发生异常情况,例如用力过猛,使刀叉撞击盘子,发出声响,或餐具摔落地上,或打翻酒水等等,应沉着不必着急。餐具碰出声音,可轻轻向邻座(或向主人)说一声"对不起"。餐具掉落可由招待员送一付。酒水打翻溅到邻座身上,应表示歉意,协助擦干;如对方是妇女,只要把干净餐巾或手帕递上即可,由她自己擦干。
在境外日常交往中应注意的礼节
1、要尊重各国风俗习惯,遵守社会公共道德。
2、要遵守时间,不失约。参加活动要按约定的时间到达,不要提前,也不要晚到。不守时间是很失礼的。
3、要尊重老人和女士,上下车辆和电梯应予照顾,出入门让他们先行。
4、举止要端庄,注意言行。不要做一些异乎寻常的动作,不要用手指指人,不喧哗,不放声大笑,不在远距离大声喊人。走路不要搭肩膀,脚步要轻,遇有急事可加快步伐,但不可慌张奔跑。无论站立或坐下,姿势要端正,不要蹲在地上等车、等人。站立时,身子不要歪在墙上或倚靠柱子,不要坐在椅子扶手上。坐下时,腿不要乱跷、摇晃,更不要把腿搭在椅子扶手上,或把裤管撩起,手不要搭在邻座的椅背上。
5、走路时,要注意自己的身份。主陪人员不要走在主宾人员后面,非主陪人员也不要抢前。如有女宾,应先让女宾先行。乘车、乘电梯时,应让女宾先上;但下车、下楼时,男士应先下。
6、切勿随地涂痰,不乱扔烟头或其它废弃物品。
7、在公共场合不可修剪指甲、剔牙齿、擤鼻涕或揩鼻涕、挖耳朵、抠眼屎、搓泥垢、摇腿、脱鞋、打嗝、伸懒腰、哼小调。打喷嚏、打哈欠应用手帕捂住嘴、鼻,面向一旁,避免发出声音。
8、在境外许多场合,如看演出和进餐时不准抽烟。在允许抽烟的场合,应先敬左右的人,如女士在座,应征得女士的同意。不要边走路,边抽烟,进入会客室、餐厅前,应把烟掐灭。
9、参加活动前,不要吃葱,蒜等食品,必要时可嚼一点茶叶,以冲淡嘴中异味。
在境外与人见面应注意的礼节
(1)初次见面,通常由第三者介绍或自我介绍。为他人介绍,首先要了解双方是否有结识的愿望,不然要冒然行事。介绍时,应把身份低、年纪轻的介绍给身份高、年纪大的;把男士介绍给女士。要把姓名、职务说清楚。介绍具体人时,应有礼貌地以手示意,切记不要用手指指人。自我介绍时,先讲自己的姓名、身份、然后再请教对方。
(2)一天之中首次见面或在一次活动中初次相遇,均应问好。对方主动问好,一定要相应回答。通常见面时互相握手,也可与主人握手后,同其他人点头致意,不一一握手。身份低者先可致问候,待年长者伸手时再握手。东南亚佛教国家的人不握手,要双手合十致意。
(3)参加外国人举行的活动,抵离时主动与主人打招呼。如庆典活动,应致节日祝贺。
(4)在外交场合中,遇到过去所熟悉的外国领导人要尊重,一般不要匆忙上前打招呼。对方主动表示,再作相应表示。
(5)日常生活中,与所熟悉的外国人见面应互致问候,酌情寒暄,但不要问“到什麽地方去”、“吃过饭没有”等语。
在境外谈话应注意的礼节
(1)第一次见面后再相遇时,较正式的问候是:“早安”、“午安”、“晚安”。在熟人之间则只简单用“你好”打招呼。对身份不明或不熟悉的人不能深谈。
(2)社交场合谈话时,要弄清对方的身份,以便自己谈话得体,有针对性。
(3)对外接触谈话要自然、和蔼,当对方发言时,要注意倾听,不要左顾右盼或总看手表。
(4)说话时不可用过多的手势,谈话声音不要过高,以使对方听清为宜,尤其注意不要溅出口沫。
(5)不要谈疾病等不愉快的事情。一般不要询问对方履历。谈话时,要十分客气。如对方不讲,不要追问,不要询问女士年龄、是否以婚等。
(6)对外谈话要实事求是,自己不知道的事情不要随便答复,无把握的事不要许诺,应该言而有信。
(7)三人以上在场,不要只谈两人知道的事,冷落他人。
(8)不要议论第三者的事情,不要交头接耳,讥笑他人。如所谈事情不便让旁人知道,则应寻恰当时机再说。
(9)谈话时不要总是自己讲,也要让别人有讲话的机会。别人讲话,不要随便插话,打断别人的话头。
(10)对方讲话如未听清楚,可再问一遍。发现对方对自己讲话有误解,应进一步解释。
(11)在社交场合,如别人在个别谈话,不要凑前旁听。若有事需与某人谈话,应等人谈完。有急事找,则应先打招呼,则应先打招呼,表示歉意。
(12)对对方的反常言行,要做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如系我方问题,应向对方表示歉意,并及时纠正。如系对方误解,则应加以说明。如属政治观点分歧,则应多做工作,求同存异。如对方随意挑衅,应据理驳斥、严正表明立场,但不予以纠缠,事后要立即上报。